中年人久坐不動,可能增加得到腦中風的風險

 

 根據最新的全球疾病負擔報告,自1990到2019年以來,70歲以下民眾的腦中風發生率增加15%2,使用3C產品成為現代人的生活常態,可能排擠運動時間,如果這類型靜態休閒活動過多,是否會增加中風的風險?

 《腦中風》(Stroke)今年刊登的研究有兩大發現,呼應前面的問題3

1. 年齡介於40-60歲,僅從事低體能活動的中年人,若每日靜態休閒超過8小時則中風的發生風險為時間低於4小時人的4;而且維持此休閒型態的時間越長,腦中風的累積發病率越高。

2. 進一步分析,在同樣40-60歲的年齡層中,將靜態休閒與體能活動時數合併成為一個變因計算:每3 MET/小時的體能活動(相當於1小時健走)可減去1小時的靜態休閒時數­,其靜態休閒時數卻仍超過8小時者,中風發生風險為低於4小時者的3倍。

 上述結果根據加拿大健康普查(Canadian Community Health Survey),長期追蹤14萬名、40歲以上的民眾,在閒暇時刻,即睡覺、工作和就學之外所從事的動、靜態活動類型。靜態休閒依照回報的時數,分成每天4小時之內、4至6小時、6至8小時和超過8小時之四種型態;體能活動則是計算每週的耗能指數(MET x小時/週),耗能指數≦ 3.5定義為低度體能活動,反之則是中高度體能活動。最後,計算風險比例(hazard ratio)時研究者將性別、BMI指數、社經狀況、其它慢性共病等條件一起納入模型,控制以上因素的影響力。

專家意見

輔英科技大學高齡及長期照護事業系助理教授 蘇姵綺

 從臨床的角度解讀本篇,保持每週至少4小時的中強度運動,相當於慢跑或者一般速度騎腳踏車,似乎能平衡靜態活動時間過長所增加的腦中風發病風險,與過往研究發現一致4。如果只用健走,甚至散步當作主要運動,則必須注意靜態休閒的時間,依舊不能過長。值得一提的是,此處重點並非靜態活動,而是指從事靜態活動的時間是否「過久」?另有調查研究顯示,晚年時參與耗費腦力的靜態活動實則有較低的輕度認知障礙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 風險(如:閱讀、電腦使用、社交活動、玩遊戲和手工藝)5,依然有其益處!

 在生活型態再造方案中,職能治療師需擔任生活教練的角色,除了透過團體體驗與創造生活經驗,亦引導個案「選擇」與「安排」其個別化具意義的日常生活活動,一起檢視一天的生活型態,動、靜態活動的時間比例,調整為自主且較健康的生活方式,均為促進健康與降低中風風險的好解方1

 生活型態再造方案的活動安排概念

  • 健康老化涉及多種不同職能,包括身體的、心智的、社交、靈性的以及生產性活動的動靜態均衡參與。
  • 需注意的是,前述各類活動對個案而言需「具有意義」,才是健康安適感的來源。

許世賓職能治療師 整理

 

註:體能活動分級與範例(來源:國民健康署 2017年全民身體活動指引)

參考資料

1. Clark, F. A. (2015). Lifestyle redesign: The intervention tested in the USC well elderly studies.

2. GBD 2019 Stroke Collaborators, Lancet Neurol. 2021;20:795-820

3. Joundi et al., Stroke. 2021 (online published on 19, Aug.)

4. O’Donnell et al., Lancet. 2016;388:761-775

5. Krell-Roesch et al., Neurology. 2019;93:e548-e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