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輔助治療有潛力提高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的職能治療效果
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症患者(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簡稱ALS)在國內俗稱漸凍人,ALS屬於漸進性神經退化疾病,主要影響上運動神經元和下運動神經元,又被歸類為一種神經肌肉病變(neuromuscular disorders, NMD),典型症狀為肌肉無力和萎縮以及衍生出的手功能障礙,步態不穩,呼吸、發聲、吞嚥困難,或者是吸入性肺炎等,此外近半數ALS患者具有認知缺損和行為症狀,例如變得冷漠、缺乏同情心或者是出現固著行為,其中約15%患者的症狀符合額顳葉型失智症的診斷標準 [1]。和多數神經退化疾病或NMD一致,ALS雖然目前尚未有方法根治,透過復健幫助患者控制症狀,並且運用現有能力完成活動並提高生活品質(圖一) [2]。
圖一,O'Connell等學者統整神經肌肉疾病復健的目標、評估和介入。遵從CC-BY-NC-ND 4.0授權使用此圖片,圖片取自O'Connell et al., Muscle Nerve. 2025;71:869-888。
身為復健專業人員,職能治療可提供的復健項目有[2,3]:
- 客製化副木或建議護具(更多資訊可閱參考資料2的圖3,以及參考資料3的表格1和表格3),用以代償不足的肌力,譬如短型對掌副木協助將拇指擺位在對掌姿勢,更有效地抓握物品;
- 調整環境或者利用輔具(更多資訊見參考資料2的表格4、表格5、圖5,以及參考資料3的表格2),例如輪椅加裝可動式扶手(mobile arm supports)支撐手臂重量,患者仍有機會獨立執行水平向的活動;
- 設計個別化運動並支持患者執行,一般運動分為柔軟度運動(flexibility)、肌力加強運動(strengthening)、有氧運動(aerobic)和平衡運動,可能效果有避免併發症(如關節攣縮),維持或者促進功能。
傳統復健模式由職能治療師或醫事人員和ALS患者(和陪同者如家屬、照顧者)互動,近期義大利團隊的臨床研究指出,住院職能治療動作療程中加入治療犬,並設計與治療犬互動的活動,相較於傳統職能治療在雙手的握力和焦慮情緒有較好的效果[4]。該研究安排患者進行為期兩週,每天一小時進行職能治療師指導的運動療程,包含上肢肌力活動和精細動作訓練,和治療犬的互動活動則有以下:撫摸治療犬、幫忙刷毛、裝飾領巾、將玩具交給治療犬之後取回、拿取飼料或者小點心、協助繫上或解開牽繩/領巾、用棉花棒清理腳掌。研究團隊認為治療犬帶來的額外效益有兩點原因,促進患者復健當下的注意力,以及改善心理情緒反應[4]。治療犬融入到物理治療療程也有發現類似的正面效果,改善了ALS患者的下肢相關功能、焦慮症狀和憂鬱症狀[5]。
許世賓職能治療師整理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