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再度中風-著重健康的生活型態和體能活動

 

  依據全球疾病負擔資料庫的最新統計,2019年有一千二百萬人發生腦中風,死因排行佔據第二1,可見預防(再度)中風的重要性。美國心臟/腦中風協會今年更新了《預防腦梗塞與暫時性腦缺血患者再度中風之臨床指引》,章節四強調健康的生活型態,要點如下表2

  預防再度腦出血和腦梗塞,美國心臟/腦中風協會則建議將診間血壓控制在130/80 mmHg以內2,3,前述的四種生活型態也被列入各國的醫學指引,配合藥物治療一同控制血壓4-6,其中體能活動在今年首度被提倡為第一線治療6,體能活動的定義和強度判斷請見此篇文章( http://taot.org.tw/news/unit/277 )。不過,估計僅22%的患者,返家有達到較理想的活動型態:平均每日40分鐘的中度至重度體能活動7,為了建立良好的體能活動習慣,需要有效的介入策略。

專家意見

長庚大學職能治療學系助理教授 胡貽霖 

增加體能活動

  有效地介入策略與患者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大多數中風患者在不論在急性,亞急性,或慢性期皆偏向長期久坐的生活型態。如此靜態生活型態不僅是因動作平衡受到中風影響,也與個人過去運動習慣,資源,及環境相關,因此期盼患者僅經由醫生叮嚀即積極運動是不切實際的2

 

  首先,目前建議腦中風和暫時性腦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患者的應盡量達到標準體能活動量:每週3-4次,40分鐘的中度至重度有氧運動8。另外有研究追蹤中風者三年,發現每週應進行至少4次連續10分鐘的中度運動(如:快走,騎腳踏車至會輕喘,心跳明顯上升的程度),或至少兩次連續20分鐘的重度運動(如:跑步)可有效預防再次中風9。如果上述體能活動因個案疾病嚴重程度或是資源,環境限制,則還是建議與醫療人員根據個案運動耐受性設定個人化運動目標。

 

  其次,目前實證研究多是針對有行動能力的中風者,對於無行動能力或是受中風影響認知能力的體能活動方案尚待發展。不過已有證據顯示針對有行動能力的中風者的運動課程,尤其是那些包含行為改變諮詢的課程,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也可提升患者在休閒時進行體能活動的意願。研究也顯示動作失能的中風者,除了規律復健,由健康專業人員協助之下額外進行運動可預防中風2,10。 

另外,除了增加體能活動可降低再次中風風險外,研究已證實長期久坐提高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中風者族群常採靜態生活型態(每日久坐10小時以上,每日步行數低於2411步)11,因此避免長時間久坐亦與預防中風相關(見 http://taot.org.tw/news/unit/277 )。對於習慣長時間久坐的中風者,可建議每隔30分鐘應起身站立或者簡單活動至少3分鐘12

 

提升增加體能活動意願

  改變靜態生活型態,增加體能活動量並非易事,許多因子皆會影響個人活動的意願,其中提升自我效能感,及循序漸進建立習慣是可增加體能活動的實證行為改變技巧13。醫療人員面對原本生活較靜態,沒有運動習慣的中風者,或是因發病需要重建生活的個案,需注意個案是否將增加體能活動與結構性運動(structured exercise)劃上等號,認為所謂增加體能活動量就是要從事特定運動如打球跑步,須到體育館運動得汗流浹背,因此認為自己做不到或沒有能力去進行。然而,許多日常功能性活動,如打掃,買菜,整理家裡,甚至在家中走動皆是體能活動因此鼓勵並幫助中風者恢復功能性活動也是初步增加體能活動的一環

 

  判定體能活動強度,可參考國健署的健康生活指引使用代謝當量,也可使用相對強度(relative intensity)來判斷是否有達體能活動強度14。相對強度判斷是用心跳及呼吸急促程度判斷,當從事中度體能活動時,會感到心跳上升,有一點喘,可以說話但無法唱歌;當從事重度體能活動時,心跳加速,十分喘,連要說幾個字都需停下來喘氣。需注意相同活動,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是不同的強度,尤其是長期靜態生活的個案,例如走路對於一般人是輕度體能活動,但對較衰弱的人而言可能是中度活動。

 

  另外,可利用習慣促進技巧(habit forming strategy)循序漸進建立新生活習慣包含:設定可達成之目標,反覆練習,設定情境或環境提醒等15, 16;先幫助個案建立日常例行習慣,日後再提高體能活動強度。

 

新冠肺炎肆虐下的運動建議

  達到理想的體能活動量可將低感染新冠肺炎後重症的風險17,但有研究顯示感染新冠肺炎者有較高機率中風18,因此目前如美國疾病管制局及世界衛生組織皆建議在以杜絕任何感染可能,在不群聚,維持安全社交距離,及遵守各地防疫政策為前提,來達到理想活動量19, 20。此外,戴口罩運動時需注意呼吸順暢度,不論是在戶外或在家運動皆需緩慢地增加運動強度,不建議冒然進行高強度運動。有些準則建議高危險群以居家運動為主,如跟隨網路上課程,在家中走路,運用彈力帶或自身重量進行肌力訓練等;若有肺炎症狀則不建議進行任何運動,待症狀好轉再慢慢恢復運動量21

重點總結

  • 進行每週應進行至少4次連續10分鐘的中度有氧運動,或者至少兩次連續20分鐘的重度運動可降低再度中風風險。
  • 參與有專業人員提供行為改變諮詢的運動課程,將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也可提升患者在休閒時進行體能活動的意願。
  • 習慣長時間久坐的中風者,每隔30分鐘應起身站立或者簡單活動至少3分鐘。
  • 增加體能活動,需注意個案運動的自我效能感,並可利用行為改變技巧循序漸進建立習慣。
  • 新冠肺炎肆虐下,須以在杜絕感染狀況下盡可能達到理想活動量。

 許世賓職能治療師 整理

 

參考資料

1.GBD 2019 Stroke Collaborators, Lancet Neurol. 2021;20:795-820.

2.Kleindorfer et al., Stroke. 2021;52:e364-e467.

3.Hemphill III et al., Stroke. 2015;46:2032-2060.

4.Williams et al., Eur Heart J. 2018;39:3021-3104.

5.Unger et al., Hypertension. 2020;75:1334-1357.

6.Barone Gibbs et al., Hypertension. 2021;78:e26–e37.

7.Wondergem et al., 2019;50:3553-3560..

8.Eckel et al., Circulation. 2014;129:S76-99.

9.Turan et al., Neurology. 2017; 24;88:379-385.

10.D'Isabella et al., Clin Rehabil. 2017;31:1561-1572.

11.English et al., Phys Ther. 2016;96:193-201.

12.English et al., Int J Stroke. 2018;13:932-940.

13Gardner et al., Ann Behav Med. 2011;42:174-187.

14.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 2nd ed. Washington, DC: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2018.

15.Fritz et al., OTJR (Thorofare N J). 2020;40:99-112.

16.Kaushal et al., Ann Behav Med. 2017;51:578-586.

17.Sallis et al., Br J Sports Med. 2021;55:1099-1105.

18.Merkler et al., JAMA Neurol. 2020;77:1366-1372.

19.https://www.cdc.gov/physicalactivity/how-to-be-physically-active-while-social-distancing.html

20.https://www.who.int/news-room/q-a-detail/coronavirus-disease-covid-19-staying-active

21.Füzéki et al., J Occup Med Toxicol. 2020;15:25.